5月25日,第五届(2019)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会在杭州开幕。峰会聚焦“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私募基金发展”主题,吸引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千名私募基金行业领袖、专家学者、金融精英到会,共同探讨私募基金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现代金融体系。
目前,中国私募基金在数量、资金规模上保持正向增长。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底,中基协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44万家,已备案私募基金7.71万只,管理基金规模突破13万亿元,私募行业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四梁八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在主题演讲中表示,私募基金为实体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已经公布的110家科创板申报企业中,有88家企业获得了686只股权创投基金的投资,在投本金346亿元。可见私募股权以创投基金支持科创效益显著,为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友山基金首席信息官CIO刘荣鑫主持此次峰会“新科技·新私募·新发展”圆桌论坛,近400位嘉宾就私募行业发展进行分享与探讨。在此次分论坛上,“智慧”一词也被频频提及。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金融科技开始引领行业走向“智慧”行业,并逐渐引发资源、信息以及用户群的高度流动,加速行业竞争及生态格局不断变化,优势服务方和良性生态格局将逐渐“脱颖而出”。
下面,为大家分享友山基金首席信息官CIO刘荣鑫关于私募信息建设IT化的治理问题以及SAAS云化API化的想法:
最近跟很多朋友聊天,他们很关心我们做私募这一块信息建设IT化的治理,到底用私有云还是公有云,核心的问题是他们对于数据安全性的一个考虑。在现在私募发展情况下,我个人比较建议采用公有云的方式,如果要建私有云,成本的确非常高,因为你要自建机房和运维这些情况。第二大家对于数据安全性的考虑其实由两块构成,第一块是怕泄露敏感数据,第二块是怕数据库被无畏的攻击,如果考虑第二点,若私有建这个云,势必需要加强自己信息安全的建设,加强灾备的建设,这个成本是极高的。公有云可以做到四个9或者五个9、“7×24小时”稳定性运营。私募私有云想做到这个程度是需要很大的投入。
第二,如果你怕你的信息敏感数据泄露这个问题,在技术架构层面发现有微服务这种方式,我们的数据库解耦合解的很深,各个表之间的数据,只是看数据,很难串联起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除非把代码拿到,把业务逻辑全部腾空,从这个层面来看个人认为公有云有它自己的优势——成本和灵活性。
第三,如果私有化部署不是每一套系统,主版本升级也会有问题,没有办法第一时间get到一个主版本升级,它需要到你的现场从测试系统到生产系统上线,也是非常长的一个周期。
关于SAAS云化API化,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专注在投资本身,如果做量化,做各种模型的设计可能就需要很强的IT团队,研发自己的策略;如果不是做量化,你的投资就比较偏向于传统策略,固收、股票多投这样,你还是应当用一个开包即用一个一体化的业务流程核心业务系统把你的流程打通,整合数据,消除“信息孤岛”,这是对于资产端这一块。对于财富端,我建议应当采用基金代销系统大后台,无论是前端APP还是小程序,都建议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来做,因为财富端直接关乎到用户体验这个层面,现在获客成本太高,一定要注重用户体验,这个时候应当采用一套云端后端系统,其中数据中台和用户体验层这些产品矩阵应当由产品团队和技术团队来开发。
刘荣鑫先生,拥有十年IT与金融领域从业经验,对金融领域IT创新具有敏锐洞察力及深入探索力;连续创业者,曾参与创建两家科技驱动的金融服务公司以及一家设计咨询公司,并曾效力于英特尔中国研究院、联想集团、SoftTech,分别负责IT研发、IT管理以及IT咨询等工作,刘荣鑫先生拥有英国约克大学软件工程学硕士学位。